深秋的云南山林间,鲜红的草果挂满林下枝头,核心产区盈江、怒江的采收工作正酣。与此同时,全国香料市场上的草果行情正上演“触底反弹”:10月底跌至43元的六年低点后,11月中旬云南统货价格稳步回升至45元,选货报价47-50元,玉林福达香料市场云南草果报价更是达到45.3元,越南进口果同步补仓至45元。这场价格波动的背后,是生长周期、产能库存、种植成本与加工工艺的多重共振,草果产业正站在供需重构与价值重塑的关键节点。
一、行情与周期:价格波动背后的生长特性驱动
草果的多年生生长特性,直接决定了其价格具有鲜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作为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为典型的林下经济作物,生长周期长达3-5年才开始挂果,6-7年进入旺果期,挂果周期虽可达15年,但盛产期仅4年左右。这种“长周期投入、阶段性丰产”的特性,使得草果供给难以快速响应市场价格变化,往往形成“扩种-过剩-价跌-砍树-减产-价涨”的循环周期,一轮完整周期通常持续6-8年。
回顾近十年历史价格走势,草果市场清晰呈现周期脉络:2017年因供需失衡创下165元的历史最高价,随后持续产能扩张引发价格回落;2020-2023年长期在32-45元区间低位徘徊,2024年借阶段性供需紧张短暂回升至57元,但未能突破周期瓶颈,最终回归低位;2025年产新季初期受集中上市压力跌至43元,近期则凭借成本支撑与采购热情止跌回升。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本质是生长周期与市场供需的错配,也为产业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趋势判断依据。
二、供需格局:库存去化提速,产能进入调整期
(一)历史库存:从高位积压到逐步消化
连续多年的产能扩张曾导致草果库存持续高位,成为价格低迷的核心制约。2020-2023年,随着云南、广西等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呈现“产新叠加库存”的双重压力,社会库存总量维持在高位。但经过长期低价消化与产能调整,库存结构已出现明显改善:2024年新产货源的70%-80%已流入市场,产地库存仅剩20%-30%,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5年产新季以来,产地“一货难求”的现象频现,采购商需驻守烤房抢货,进一步加速了库存去化。当前库存与产能的双重去化,为价格中枢上移奠定了基础。
(二)产能现状:规模化扩张后进入优化阶段
云南作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在政策扶持下持续扩张:盈江县2025年草果种植面积达20.44万亩,投产面积13.5万亩,2024年实现农业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16%;怒江州通过组织化采购模式提升好货率至70%以上,较往年提升20个百分点。但持续的价格低迷已倒逼产能优化,部分产区出现老树砍伐、缩减种植面积的情况,叠加果树老化导致的自然减产,2025年盈江预计鲜草果产量3.75万吨,较2024年的4.17万吨略有回落。产能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供需关系正逐步回归平衡。
图示:草果近三年历史价格
三、成本解析:人工占比主导,成本支撑价格底线
草果的种植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价格的底部支撑。其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或自有土地折旧)、种苗费、农药化肥费、人工管理费及加工费,其中人工成本占比超60%——从育苗、定植、除草施肥到采收,草果全程需人工操作,尤其采收期需人工从林下逐果采摘,耗时耗力。
具体成本测算显示:当前产地生果收购价已涨至10.6元,按4斤生果加工1斤干草果计算,仅生果成本就达42.4元,叠加烘干、装袋、物流等费用,干草果综合成本约44-46元。这也解释了为何2025年10月价格跌至43元后迅速反弹——价格已接近成本线,持货商惜售情绪增强。此外,乡村振兴政策补贴(如盈江县2024年投入797万元扶持草果种植)虽能部分降低农户成本,但人工、化肥等刚性成本的上涨,仍持续推高产业整体成本中枢,为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加工革新:从传统烟熏到智能精烘,品质溢价显现
加工工艺的迭代,正在打破草果“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成为价值重估的关键推手。长期以来,草果加工依赖“烟熏火烤”模式,农户用木柴烘烤需耗时3天,不仅效率低下,还导致产品色泽不均、杂质多、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高端需求。而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加工生产线,通过精准控制温湿度实现标准化烘干,日处理鲜果能力达15吨,效率提升2倍,干果出品率从23%提高至26%。
更重要的是,加工工艺直接决定产品溢价:传统烟熏果因品质参差不齐,价格较统货低2-3元;而智能加工的无烟草果色泽均匀、香味纯正,不仅能达到药厂采购标准,每公斤收购价还能高出传统果2元。当前产区已呈现“卷品质”替代“卷价格”的趋势,怒江、盈江等主产区好货率大幅提升,高品质草果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推动价格形成“优质优价”的分级格局。
五、产业展望:短期震荡筑底,长期价值重估
综合来看,草果市场正处于“周期筑底+成本支撑+工艺升级”的三重利好阶段。短期而言,库存去化尚未完成,产新期供给压力仍在,价格将维持43-50元的区间震荡,成本线附近的支撑作用明显,大幅下跌空间有限。
长期来看,产业机遇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周期红利,经过6年低价期,产能去化与库存消化已接近尾声,供需矛盾有望逐步凸显;二是品质溢价,智能加工的普及将提升优质草果占比,推动价格中枢上移;三是格局优化,“大户进场、散户离场”的趋势明显,产业集中度提升将减少无序竞争,增强价格稳定性。
对于种植户而言,应聚焦老园提质改造,对接标准化加工渠道,以品质对冲周期风险;对于商家而言,可重点布局优质无烟草果的收储,把握周期拐点机会;对于产业端而言,需持续推动加工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随着生长周期、库存、成本、工艺的多重共振,这枚承载山区农户增收希望的“红果”,有望彻底走出低价泥潭,实现产业价值的全面重估。
注:本文来自作者杨鹏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上一篇: 车前子繁荣下的危机与...
下一篇: 芡实高库存与政策依赖...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