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真伪鉴别 > 正文

山茱萸的鉴别方法

来源:中药查询网 浏览:5085次 时间:2023-07-15 09:03:34

【鉴定中药材名】山茱萸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茱萸有数种,此种生山林之中,故名山茱萸。因其以果肉入药,故又名山茱萸肉,简称山萸肉、萸肉。


【药材历史考证】山茱萸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汉中山谷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本草经集注》云:“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既干,皮甚薄,当以合核为用尔。”《本草图经》曰:“今海州亦有之。木高丈余,叶似榆。”《本草衍义》曰:“山茱萸色红,大如枸杞子。”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山茱萸药材及其原植物相符。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0~15 mm,宽5~10m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壁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商品规格】统货:干货。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鲜红、紫红至暗红色,皱缩,有光泽。味酸涩。果核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饮片炮制

1、山萸肉 除去杂质和残留的果核。


2、酒山萸肉 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溪边的杂木林中或林缘。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省。四川等地有引种栽培。


【采集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饮片炮制】1、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的果核。


2、酒山萸肉: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


【性能功用】酸、涩,微温。归肝经、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内服:6~12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防蛀。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