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市动态 > 正文

创历史高价的十大品种(二)

作者:郑平 来源:药通网 浏览:11741次 时间:2024-05-22 09:41:24

川芎:据药通网数据显示,川芎历史上经历多次大的价格涨落,第一次高价出现在1998年,最高价涨至37元,涨价前1994年最低价2.5元,2001-2002年跌至3.2-3.3元。2006年川芎第二次涨价,涨到25元左右,2008年跌至9元。2010年川芎第三次涨价,最高涨至34元,2012年跌至10.5元。2016年川芎迎来第四次涨价,最高价涨至27元,2019年跌至14元。2021年川芎再次步入涨价通道,最高价涨至45元,目前价格在18元上下。


从川芎历史价格变化不难看出,几乎每隔2-3年都会有一次大的价格变化。川芎刚从3年高价跌落下来,需要经过新一轮低价运行,才能迎来真正的涨价行情。



泽泻:药通网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泽泻几乎每隔2-3年都有一波涨价行情,2010年从上一年的4.5元涨至24元,高价刺激种植扩大,2012年跌至8.2元,2013年涨至14元,2014年跌至7.5元,2017年涨至16.5元,2018年跌至11.5元,2021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最高价涨至46元,目前价格跌至15元左右。


泽泻生长周期短,一旦涨价容易刺激种植扩大,导致生产过剩,冲击价格下滑。该品目前再次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预计,短期内行情难有大的波动。


生地:生地相对其他品种,价格变化频率少,周期性不强。最早一次价格大涨是在2005年,最高价涨至17元,涨价前在4-4.5元徘徊长达5年。2005年高价过后,2006年便跌至5.8元,低价持续到2009年,2010年生地涨至15元左右,2011年产新跌至10元,2013-2014年涨至13-13.5元,2015-2019年一直在8-9元上下徘徊,2020年小幅回升至20元左右,2021年在减种及自然灾害减产利好中,从年初的12.5元一路飙升至50元,高价持续到2022年11月,年底跌至21元左右。2023年上半年生地回升至28-30元。


由于生地经历了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导致2023年产新后价格跌至18元,进入2024年继续走低,目前15元左右。


生地已生产过剩,目前价格药农仍有种植积极性,真正的低价并未来到,有货者还是不要存有太多的幻想。



怀山药:历史上怀山药价格波动不太频繁,第一次涨大价是在2011年,最高价涨至43元(毛条),一直到2020年长期在11元上下波动,其中2015-2016年跌至7.5-8元。


2021年10月怀山药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年底涨至25元左右,2022-2023年在22-25元上下震荡,目前价格25元左右。


近几年怀山药价格之所以居高难下,主要是食用量大,做药用的多是食用剩下的下脚料。食用山药价格一直不低,加工药用的货源不多。如果怀山药食用价格跌不下来,种植面积不调减,药用品价格也难有大的上涨空间。


怀牛膝:2020年以前怀牛膝最高价涨至21元(平条),出现在2011年,以后长期在12-16元上下波动,2021年底涨至35元,2022年进一步高升至36-38-40元,2023年在30元上下运行一年。怀牛膝连续两年多高价,大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尤其内蒙产区新扩种面积大,导致了生产过剩,目前市场价跌至22元左右。


怀牛膝将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预计,1-2年内价格难有大的波动。



防风(家种):据药通网数据显示,2011年防风价格曾涨至38元,而且在25-30元上下运行三年之久。正是由于防风经历了三年多高价,导致了2013-2016年在13-14元近4年低价。2016年防风在连续多年低价减种利好中上涨至28元,2017年在26-27元徘徊近一年,到年底落至24元,2018年从24元逐渐下滑至18元。2019-2021年7月防风价格在16-18元上下近三年,2021年8月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到年底涨至34元,2022年小幅回落至32元,到年末发力上涨至48元,2023年春季3月高升至65元,此价持续到9月产新前。


由于防风连续两年高价,刺激了药农大面积扩种,导致2023年新货上市后价格跌回至25元左右,目前22元。


防风高价结束,真正的低价并未到来,欲入手压货者还是需等等。


北沙参:2010年以来北沙参价格波动频繁,2009年底结束多年低价,从12元涨至26-27元,到2010年末涨至35-37元,2011年进一步涨至38元,连续两年多的高价刺激种植扩大,导致2011年产新货从30元以上跌至23-24元,2014-2016年在15-17元上下徘徊近三年。北沙参三年低价,药农减种,2019年底再次上升,从18元涨至27元,2020年从25元跌至18元,2021年回升至22元,到年底突然发力涨至35元,2022年从35元下小幅回落至30元,2023年4月从30元涨至45元,此价持续到10月,11月小幅回落至42元,目前37元。


北沙参经历了两年多高价行情,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价格也将进入下滑通道,预计,今后1-2年仍有下滑空间。



菊花(亳):历史上菊花价格2-3年几乎都有一次大的变化,2010年从上一年的11.5元涨至27-28元,而且高价持续到2011年,2012年跌至14元,2013年再次涨至27-28元,2015-2016年跌至18-20元,2017年涨至32元,高价持续到2018年上半年,下半年跌至20元左右,2019-2021年上半年在25-28元上下浮动,2021年8月涨至50元,年底高升至75元,2022年5月涨至85元,此价持续到10月新货上市,到年底跌至45元,2023年上半年价格持续在45元上下震荡。


由于菊花经历了近两年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了2023年产新未临价格已跌至30元左右,近期价格小幅上扬。菊花种植面积开始减少,后市行情值得关注。


知母:知母价格周期性不强,2005年5.5元(长片),2008年涨至18元,2011年跌至7.5元,此价持续到2015年,2016年小幅上涨至10元左右,2017年涨至17元,2019-2020年跌至8-8.5元,2021年进入上升通道,当年从10元涨至21元,2022年底涨至25-26元,2023年3月最高价涨至49元,目前价格38元左右。


从知母历史价格不难看出,目前价格仍属中高价,真正的低价并未来到。



甘草:2023年甘草涨价前长期在20元以下运行,2023年7月涨至43元(条)左右,创有史以来天价。


甘草生产恢复需3年,不过,由于进口量大,冲击了2023年产新后价格下滑,目前市场价32元左右。


受去年甘草涨价刺激,两年生的提前采挖,今年可挖面积不大,后市行情不会平静。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