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两会声音|专访耿福能:推进“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来源:新闻中心 新京报 浏览:757次 时间:2023-03-13 08:08:59

  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今年是耿福能履职的第十一年。在过往的履职生涯里,他将履职的关注点放在偏远的大凉山,为火灯村等贫困村发声,也在乡村振兴、基层医疗、互联网+、中医药产业等领域提交了多份有价值的建议。


  耿福能认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尤其需要构建完整稳定的扶贫产业链。以药材扶贫产业为例,这个产业涵盖优选品种、种植、科研、技术、生产、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多环节,任一环节不通,都可能带来风险。“必须健全整个产业链,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受访者供图

  建议更多中成药、针灸、推拿等服务纳入医保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两会你带来哪些议案?

  

  耿福能:今年的议案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医药、大农业、基层医疗等领域。还有就是“关于改造升级‘慢火车’助力乡村振兴”。


  二十多年前,我是乘坐“慢火车”从大凉山来到成都发展的。如今,我国铁路发展持续加快,但在有些地方,“慢火车”仍然不可或缺。所以,我建议要统筹高铁、动车、普速客车、“慢火车”开行结构,通过科学布局铁路线路、改善列车环境等措施,促进“慢火车”改造升级,同时要加大对公益“慢火车”补贴支持,提升列车乘务人员待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今年再次提交了《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议案。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


  耿福能:这十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直在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痛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农村基层有很好的中医土壤,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也传承保留得相对较好。但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在基层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不足,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仍有待完善。


  所以需要利用互联网工具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注入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


  建议以各县中医院为核心,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卫生院中医医疗体系,把更多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如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非药物治疗,要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实行动态调整,提价部分由医疗保险和财政进行补助。


  在进一步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中药材采购质量的监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室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科室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疗法的基层中医诊所发展;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群众定期开展义诊、中医健康讲座等活动。


  构筑“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互联网+中医药”应该如何融合?


  耿福能:一方面,以基层卫生机构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另一方面,建立智慧中医药疾病预防和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提供中医特色防治服务。此外,还可建立基层医疗与三甲医院的联动平台,开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线上智慧医疗,使中医药优质资源可以惠及更多群众。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中医药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现在还有什么痛点?你如何看这个模式的市场前景?


  耿福能:互联网+医疗健康不是简单的信息互联互通,而是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区域中心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所、三甲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生的深度合作,让家门口的诊疗服务水平得到百姓的认可。


  面对面的诊疗是中医诊疗的基础,所以“互联网+医疗健康”、基层医生应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入口 。病人身边一定要有基层医生,没有医生直接面对患者进行专业诊疗行为的医疗,都是伪医疗,最多算咨询,而咨询是不可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疾病问题,且得不到法规约束。


  回归医疗本质,让基层医生在临床专家指导下,利用互联网平台给身边老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才是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要走的路。老百姓身边的医生,就是全国几百万基层医生,他们才是中国医疗健康的网底,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是最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赋能以服务群众的群体。


  所以这个模式的市场前景非常可期。有好的服务系统,乡村医生能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会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用创新 “力撑”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耿福能: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日常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家对实体经济一直都很重视,所以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一定要努力创新。通过创新突破,增加社会的财富,让客户获得增值服务。


  具体来说,要提升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根本解决“脱实向虚”问题。一方面,发挥金融政策功效;另一方面,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企业得以良好发展进而就可带动就业带动消费,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要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设计,加强监管,推动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减税、上市等方式,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再者,就是要深化服务业改革,优化服务业制度环境。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部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是也带来了数字经济的机遇。建议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变革,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潮流,加快实体产业互联网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让更多的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企业自身该如何做?


  耿福能: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出一系列惠企利民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民营企业顺利度过经营困难时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了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企业创新成功后,资本自然会倾斜过来。然后要提高人的收入。比如,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减免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让人才留得下来,安心创新创造。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