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山茱萸行情从不寂寞,几乎每隔2-3年都有一次价格大的波动,甚至一年内价格也涨落不定。山茱萸价格为何频繁涨落,近几年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山茱萸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安徽南部等地。质量以浙江为最优,以河南产区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河南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峡县的米坪、桑坪、二郎坪、太平镇,栾川县庙子镇、陶湾、三川、叫河,卢氏县的朱阳关、五里川、官坡以及南召、嵩县等地,正产年总产量可达6000吨,西峡、内乡可产4000吨左右,栾川、嵩县车村等乡镇可产2000吨上下;陕西主要分布于佛坪、镇巴、西乡、宁强、略阳等县,秦岭南坡的佛坪县也是山茱萸的主要生产基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正产年可产2000吨;安徽及浙江只占到总产的10%左右,年产量500吨左右。安徽主要分布于皖南的徽州、东至等县;浙江分布于淳安、临安。
图示:山茱萸近三年历史价格
历史上2000年山茱萸价格曾涨至300元以上,2005年和2009年两次价格跌至12元左右,2010年涨至55元左右,2011年底跌至27-28元,2012年从28元跌至21-22元,2013年从21元涨至32-33元,2014年从32元跌至24-25元,2015年从24元跌至21元左右,2016年在20-21元上下徘徊近一年,2017年从27元涨至38-45元,2018年从45元跌至30元左右,2019年又从30元回升至45元以上,2020年从42元跌至35-36元,2021年从36元涨至50元左右,此价持续到2022年产新前。
2023年山茱萸在受灾减产利好中从45元涨至68元,2024年在60元上下波动一年,目前价格50元左右。
山茱萸价格之所以涨而复落,落而复升,主要是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带动的人气,因为山茱萸花期易受低温天气影响坐果,投机者总是不愿错过减产带来的利好机会。但是,因为山茱萸丰产年遗留的库存太大,等减产利好得到释放后,随货源进入实际消化后,总有陈货源源不断抛向市场,把价格打压下来。
据了解,山茱萸丰产年,总产量可达8000吨以上,2019年逢结果小年,加上春夏干旱,总产只有3000多吨。尽管2019年山茱萸减产幅度这么大,加上庞大的库存,依然供大于求。2020年山茱萸不减产也不丰产,总产量6000多吨,加上陈货,可供货源依然充足,2021年山茱萸减产,总产量大约有4000吨,2022年总产量8000吨,2023年5000吨,2024年4500吨,预计,2025年总产量4000吨左右。
虽然2025年山茱萸仍有减产利好,但是,市场整体行情低迷,少有商家买货,估计,利好难以得到释放。 综合分析,山茱萸因库存一直没有见底,是涨价行情背后的定时炸弹,也是每次价格涨后下滑的克星。不过,山茱萸逢丰产年低价买进,等减产涨价时卖出,也有获利的机会。
目前山茱萸药厂货40-45元,饮片货50-55元,正值产新中。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