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2024年下半年登顶70元的历史高位后,行情随药市降温持续走低,2025年10月产新高峰期产区价格一度下探至13.5-14元,市场价跌至17元左右。在商家抄底采购推动下,近期行情虽出现反弹,但叠加产能扩张、库存高企等因素,长期走势仍难乐观。
一、价格周期复盘:从低谷暴涨到高位回落
栀子在2011年(40元)、2017年(27-28元)经历两轮高价后,2018年产新至2021年上半年陷入低谷,价格连续四年维持在10元以下。长期低价导致农户入不敷出,纷纷放弃管理或砍伐改种,2021年产量显著下滑,为后续涨价埋下伏笔。2021年产新后,商家积极采购推动价格翻倍至20元;2023年中药材牛市带动下,行情攀升至30元;2024年资本加码,上半年价格翻番至60元,下半年借“减产”舆论炒作,峰值触及70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产新后,高价抑制需求,药市降温叠加库存释放,行情开启下行通道:2025年5月跌破50元,7月跌破40元,9月跌破30元,10月产新后跌至13.5-17元区间,较峰值跌幅超75%。
二、核心产区格局与2025年产新实况
1,主产区分布与产能变化
江西产区:传统道地产区,集中于丰城、樟树、新干等地。
福建产区:第二大主产区,以建阳、浦城为核心。
湖南产区:主要分布在平江、隆回等地,散户种植为主,其他产区:四川、浙江、广西等地种植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
2,2025年产新与成本效益分析
核心生产数据:
1、 产量情况:2025年栀子主产区(江西、福建为主)气候适宜,实现普遍丰产,亩产鲜果达200-250公斤,比往年增产20%-30%(往年亩产鲜果约167-208公斤)。
2、鲜果价格走势: 产新初期(8-9月):鲜果收购价2.5-2.6元/单斤;10月(产新高峰期):鲜果价格跌至1.4-1.5元/单斤,降幅超40%。
3、 干果成本:加工1公斤栀子干果的成本约12-13元(成本主要涵盖鲜果采购、采摘、加工晾晒等费用)。
农户与加工户收益分析:
(1) 农户收益:
成本构成:采摘费1元/单斤(按亩产200公斤鲜果计算,采摘成本200元/亩)+ 化肥、农药等农资支出200元/亩,合计亩均成本约400元;亩均收入:按10月鲜果价1.4元/单斤计算,200公斤鲜果收入560元;亩均净利润:560元 - 400元 = 160元(最高按亩产250公斤,鲜果价1.5元/单斤计算,净利润也不足800元),较2024年亩均超5000元的净利润大幅缩水。
(2) 加工户收益:
前期高价收购鲜果的加工户:因鲜果采购价高(如2024年生果最高10元/单斤),加工成干果后售价下跌,导致亏损严重;近期低价备货的加工户:按当前1.4-1.5元/单斤的鲜果价采购,加工成干果后成本约12-13元,结合当前干果17-18元的售价,每公斤毛利仅3-5元,利润微薄。
三,近期行情反弹态势
11月上旬,江西、福建产新进入尾期,果实折干率提升,生果价格反弹至2.5-3元/单斤,干货价格从13.5-14元回升至17-18元,优质货报价超20元。药企、客商趁低价备货,产区货源走销加快,局部出现短期抢货现象。
四,短期走势:反弹空间有限
当前行情反弹主要依赖低价备货需求,随着商家、企业采购饱和,货源走销将放缓,预计,短期内价格反弹至20-23元。
五,长期走势:低位震荡成主基调
未来3-5年,栀子产能将持续释放,库存消化周期漫长。 农户应理性控制种植规模,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品质,避免盲目跟风扩种。商家以短期流通为主,控制库存规模;重点关注优质道地货源,把握反弹出货时机。
注:本文来自作者杨鹏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上一篇: 丹参生产过剩 后市难...
下一篇: 辽五味子又熄火啦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