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甲流“狂飙”,中医有妙招!补补正气,一吃羊、二吃黑、三吃栗子~

来源:中国中医药官方号 浏览:176次 时间:2025-11-17 08:00:00

最近

甲流“狂飙”

当前造成流感的主要“元凶”是

H3N2甲型流感病毒

它来势汹汹

常导致高烧(39—40℃)

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令人苦不堪言


感染人群的流感病毒主要有4个亚型:甲型H1N1、H3N2,乙型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而去年是甲型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需引起重视。


流感有何早期症状?


突发恶寒、发热、甚至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咳嗽、咽痛、流鼻涕;

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检测流感?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快速便捷,15-20分钟出结果;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高,是确诊流感的金标准。

(注:流感季节,也可以不必检测)


中医治流感验方推荐

中医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感冒病”等范畴,治疗上注重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对于体虚人群,兼顾扶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专家提醒,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无需特别隔离。



广中医一院

流感治疗方

1.发热咽痛方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桔梗10g、岗梅根30g、芦根15g、板蓝根15g、贯众10g、玄参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服3天。


2.发热咳嗽方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黄芩15g、连翘15g、前胡10g、桔梗10g、苇茎30g、浙贝15g、北杏仁10g、鱼腥草30g(后下)、龙脷叶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服3天。


3.民间验方(适用于基层农村地区)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解毒、抗病毒。


处方:鲜鱼腥草50~100g、鲜薄荷叶50g、鲜紫苏叶30g、鲜痰火草50~100g、鲜白茅根50~100g。


用法:每日1剂,加适量的水,煎至500ml,代茶饮。分2-3次饮用。可以适当加大剂量,煎煮供给家庭成员服用,也可以预防流感饮用。



广中医一院

流感预防方

针对此次流感的证候特点,结合岭南气候及人群多脾虚夹湿的体质,广中医一院推出以下流感预防方,重在益气固表、清热化湿。

【成人预防方】


1.预防1号方:适用于体质壮实者。


功效:清热解毒,和中化湿。


处方:金银花15g、桑叶10g、菊花10g、紫苏叶10g、防风10g、陈皮6g、贯众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服5-7天。


2.预防2号方:适用于体质偏虚、老人、慢病患者。


功效:益气固表、清热化湿。


处方:五指毛桃30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金银花10g、紫苏叶10g、陈皮6g、贯众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加水淹过药面少许,煎至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服5-7天。

【儿童预防方】功效:健脾益气固表,少佐清热祛湿。


处方:五指毛桃10g、炒白术5g、防风3g、淡竹叶5g、佩兰5g、稻芽5g、麦芽5g。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煎至1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服3-5天。(服用时,可加入少许白砂糖改善口感)

【药膳预防方】功效:益气固表,健脾祛湿。


处方:五指毛桃30g、黄芪20g、芡实30g、石斛10g、白茅根30g、大枣15g。


用法:加入适量清水及瘦肉,煲汤,大火煮开转小火煲40~5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饮用。


预防流感小贴士



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在公园或广场则不必戴);

老人、体弱者,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特别提醒:流感患者,对于出现咳嗽,气急,咯痰黄痰,腥臭,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高热持续不退;呕吐、腹泻严重;高龄老人(出现倦怠、神志淡漠等)、心脑血管病、慢阻肺、肺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肿瘤、婴幼儿等,必须及时上医院或者必要时呼叫120,不可耽误病情。



居家如何预防甲流?

勤晒太阳


冬季的阳光又称为“光养生 ”, 早晨 10:00到下午 2:00 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 20~30 分钟。


睡子午觉

子时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 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午时(11 点 ~13 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 30 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 1 小时。


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 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睡眠时间不宜超过夜里的11点。


注意保暖

寒潮来袭,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外出最好戴上帽子、手套,扎上围巾等。另外,小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可以通过食补对抗甲流吗?

民谚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冬季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冬季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


一吃羊

羊肉是冬季温补的首选食物之一。羊肉入脾、胃、肾经,其性味甘热,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冬季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补益效果。


二吃黑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


三吃栗子

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益气等功效,在养生食疗中常用来补肾。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滋养脾胃,可以缓解肉食给脾胃带来的负担。


流感横行该如何运动?


减少剧烈运动

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的形式来潜藏阳气。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走、跳绳、做操等运动以助生阳气。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热身,从低强度慢慢开始。运动后不要立刻休息,慢慢减少运动强度。


冬季流感预防,中医建议这样做!

防感香囊

中药香囊源于中医“衣冠疗法”,香囊内药物的挥发性气味,可芳香化浊、避秽解毒,使人气血流畅、脏腑安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由苍术、白芷、檀香、艾叶、薄荷、藿香等药物组成,碾碎后装入布袋中制成香囊,放置在居室内或悬挂于车中。



中药足浴

在流感初期,如感恶寒、头痛或稍觉发热时,即可选用沐足法,此方法可通阳解表,缓解不适症状。将艾叶、藿香、苏叶、苍术、独活、羌活、生姜于清水中浸泡30min后再煎煮30min,双足浸入,每次15-20min,每日1次。


注意:水温并非越热越好,请不要超过45℃,防烫伤。饥饿、饱腹时均不宜沐足,药液应没过脚踝以上,沐足后可引用适量温开水。


艾灸疗法


艾灸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局部皮肤红晕即可。


1.大椎穴

大椎穴是气血之汇,是督脉的重要穴位,长期灸之,能改善风寒感冒导致的恶寒、发热、怕冷、咳嗽、头痛、头昏、头胀等病症;另外,对于全身怕冷的人,灸之可通络散寒。


2.肾俞穴

艾灸此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长期灸之,能改善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3.关元穴

艾灸此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之所,古人称为人身元阴交关之要害。长期灸之,能改善阳痿、早泄、尿频、月经不调、痛经、虚劳、赢瘦无力、泄泻,腹痛等病症。

上一篇: 立冬后重在“养神”(...

下一篇: 没有了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