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地整地
甘草根系入土深,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种植甘草的土地应在前一年秋季深耕1次,耕深不少于35厘米。春季播种前应先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厩肥1000-3000千克/亩,另施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20-30千克/亩,再深耕整地1次,耕深在25厘米左右,再根据地形整平耙细。
2. 播前种子处理
选种
播种前,应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纯净度在90%以上,千粒重为10-12克的甘草种子。
种子处理
甘草属豆科植物,种子硬实度很高,种皮透水性较差,发芽率极低,播种前必须进行硬实处理。最普遍的方法是高温浸泡法:先将种子放在大盆内,倒入40-50℃的热水,以水淹过种子10-15厘米为宜,不断搅动待水温降至常温时,加入60℃的热水搅动20分钟,再浸泡4-5小时,然后再用细水筛在水中反复筛选,留在筛子上面的种子即已破实硬实的种子,筛子下面的种子还需重新进行硬实处理。另播种前每100千克甘草种子加0.3-0.5千克的甲胺磷农药拌匀,再加300克甲基托布津拌匀,以预防甘草病虫害的发生。
3.播种与移栽
播种期
甘草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为20-25℃,一般在4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最为适宜,6月以后播种的甘草当年营养物质积累少,小苗越冬能力差;甘草具有抗寒的特性,故在初冬或早春(顶零)播种有利于保墒,待春季地温上升至适宜发芽温度时即整齐出苗,该时间播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甘草一般采用条播、穴播、点播和撒播等直播方式播种,具体采取何种方式播种,应根据土地的立地类型而定。地势平坦、地块面积大,便于机械作业的,采用播种机条播,出苗均匀,便于中耕除草和沟施肥,行距30厘米,深度2-3厘米,播种量3-4千克/亩;地形复杂、起伏较大的地块可以采用穴播或点播方式播种,行株距50厘米×20厘米,每穴4-5粒种子,播种量1-2千克/亩。播后要及时覆土耙磨压实保墒。
4.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
当甘草秧苗株高至15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0-15厘米,保苗4万株/亩左右。
除草
本着草芽不除,不除草条的原则,保持田间无杂草。
(1)药剂除草
甘草出苗后若出现禾本科杂草,可用普净等药剂除草;若出现冰草、芦苇等杂草,可用草甘膦及时清除。在杂草长有3-6片真叶时用药效果最好。
(2)中耕除草
中耕是甘草增产的主要管理环节,中耕应在每次灌水后进行。甘草地的除草要求锄早、锄小、锄尽。
5. 施肥管理
甘草对土壤中磷、钾较为敏感,在施肥时要多施磷、钾类肥料;甘草根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一般不需施氮肥。首先,施足底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施磷酸二铵20-30千克/亩,加锌混配肥40千克/亩、钾肥10千克/亩做基肥,有条件的施1000-3000千克熟化的农家肥效果更好。其次,合理追肥:甘草幼苗期一般不追肥;分枝期结合灌水追肥尿素8-10千克/亩,以利于茎叶生长;甘草进入速生长期,为避免脱肥影响产量,要追施20千克/亩磷酸二铵,应结合中耕除草开沟埋入根系两侧最佳,施后盖土并浇水。
6.灌溉
播种前应灌足底水。当年生长期灌水2-3次,苗高7-10厘米时灌第1次水,至分枝期灌第2次水,以后要根据旱情适时掌握灌三水。直播的甘草第2、3年生长期灌水2-3次,已灌冬水的甘草,一般在分枝期灌第1次;若夏季高温时节,甘草茎叶出现明显的落叶现象时,适时灌第2次水;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灌第3次水,此时是甘草积累有效营养成分的最佳时间,也是甘草增重的关键时间。1、2月上旬至次年元月安排灌冬水。
7.病虫害防治
甘草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首先,播种前先用可湿性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拌种,药剂浓度为种子用量的0.5%-1%,拌匀后堆闷1-2小时即可播种。其次,甘草在生长期发生病害,不同的病害防治方法不同,其中锈病可拔除部分甘草病株,还可用20%萎锈灵乳油或95%敌锈钠连续喷洒2次;褐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喷洒;白粉病可用百霉灵1000倍喷雾防治。
甘草虫害主要有叶甲虫、红蜘蛛、蚜虫。叶甲危害甘草叶部,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最佳时期是越冬代成虫与一代幼虫的危害期,当甘草叶片出现少量虫食缺口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6000倍液防除。红蜘蛛易在干旱季节发生,可用40%水胺硫磷3000倍液或50%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0.9%爱福丁4000倍喷雾防治。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