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的基原植物涵盖毛茛科中的多种种类,如短瓣金莲花等,这些植物的干燥花朵被广泛用于药用目的,拥有清热解毒等诸多功效。在目前的种植情况中,短瓣金莲花占据了主流地位。
这些药用植物金莲花,作为毛茛科金莲花属的多年生草本,它们偏好生长在荒坡、沼泽草甸、林中空地、沟谷以及林下等多样化的生境中。它们通常喜爱充足的光照,同时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但又不耐涝。在中国,这些金莲花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内蒙古东部等广阔地区。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金莲花的栽培技术,助您掌握种植要领,实现丰收。
一、金莲花的选种与种子处理
在开始金莲花的种植之旅前,首要步骤是挑选优质的种子。您需要选择那些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以确保发芽率和生长质量。接下来,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通常包括对种子的清洗、浸泡以及必要的消毒步骤,旨在为种子的顺利发芽和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1.选种与采种时机:金莲花种子通常在7月下旬开始成熟,此时应分批采收。果实成熟时顶端会开裂,种子容易从裂孔处掉落,特别是在风雨天气,种子更易损失。因此,当金莲花果实由绿色转为黄褐色,且种子变为黑色时,就标志着种子已经成熟,此时应立即采收。采种时需小心将果枝折下,并避免倒置,以防种子掉落。种子应装入布袋或密编织袋中,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数日后,将种子倒在牛皮纸或报纸上摊开,轻轻抖动果实以打下种子,随后通过簸扬去除杂质。最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内保存,但请注意,室温下种子不宜保存超过9个月,否则发芽率将显著下降。若置于5℃左右的冰箱中,则可延长至2~3年仍保持发芽力。
2.种子处理: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建议在采种当年的10月至11月间进行。采用砂藏法处理种子,首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约2天,每天换水1-2次。之后捞出种子,漂净瘪籽和杂质,取出饱满种子进行砂藏。按体积比将种子与湿砂以约5倍的比例混合,拌匀后置于室外干燥背荫处。挖一个深约30-40cm的坑(窖),坑底铺平并先铺一层5cm厚的细砂,再铺上拌好的种子层,厚度约为10-15cm,上面再覆盖10-15cm厚的细砂。浇水后,用土覆盖至高出地面,以防雨水或冰雪融化后渗入种子层导致腐烂。若冬季严寒,需加草或土进行防寒措施。若种子数量较少,可装入盆或木箱内再埋入坑内。第二年春解冻后,多数种子会裂开,此时即可取出播种。若延迟播种,则可能影响操作和出苗率。接下来,我们还将探讨选地与整地的相关内容。
二、选地
首先,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加腐熟的有机肥2000至3500公斤,或者加入适量的生物肥料,并将其均匀撒布在地面上。接着,进行深度为20至30厘米的耕地,耕后仔细耙平并整理成畦。若是直接播种,只需将土地充分耙细整平即可;若是育苗,则需制作苗床。育苗地的畦应做成宽1.2米、长10米、畦埂高15厘米的平畦,并确保畦面耕细整平后进行播种。
三、种植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育苗栽培或直接直播法进行播种。
1.育苗栽培法
播种时机:通常推荐春播,因为春播更便于管理,节省种子,且出苗率较高。若选择秋播,应在种子采收后及时播种,让种子在田地中经历自然低温,以打破休眠。春播则可在早春地解冻后,使用经过低温砂藏处理的种子进行。
播种前的准备:在播种前2~3天,充分浇透育苗地,待地稍干后,耙平土地并做成平畦苗床。对于秋播,若采用干籽播种,应与5~10倍的细砂混合后播种;而春播则应使用经过沙藏处理的带细砂种子,按10cm行距条播或撒播,播后覆盖3~5mm厚的细砂或细土,再盖上约5cm厚的稻草并充分浇水。
幼苗管理:出苗后,若气温较高,需及时破膜放风、降温。当苗基本出齐后,逐渐揭去盖草,并注意除草,保持畦面清洁。金莲花幼苗不耐旱,因此需经常浇水保湿。出苗齐整后,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可撒施尿素3~5kg/667㎡,并轻轻敲打叶片使化肥颗粒落下,避免烧苗。之后浇水1次,15天后再次追施,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一年后,在第二年早春萌芽前,按行株距30×20cm将幼苗移栽至大田,并浇水以确保高成活率。
2. 直播栽培法
对于大田直播,首要任务是整平耙细土地。播种期和播种方法与育苗相似,但直播的行距应适当放宽,推荐为30cm至40cm。春播是最佳选择,且播种时应抓住土壤墒情,及时播种。播后务必覆盖地膜,以确保较高的出苗率。需注意,由于金莲花种子细小,直播技术难度相对较高,保苗也较为困难,因此,实际生产中更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此外,金莲花还支持分根繁殖。在9月至10月植株枯萎时,或早春地解冻后的5月份,可以挖取野生种苗、栽培种苗或未出苗的种株根茎进行分根繁殖。分株时,确保每株至少有1至2个芽,并剪去过长的须根。栽种后的株行距与育苗移栽相同,栽种完成后及时浇水。尽管在生长季节也可以进行移栽,但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可能相对较差。
四、田间管理
在直播或移栽后,金莲花的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开花前,需要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其次,定期除草和松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金莲花的健康生长。此外,根据生长状况和天气情况,适时追肥也是关键,以确保金莲花获得足够的营养。通过这些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金莲花的产量和品质。
1.补苗工作不可忽视。在金莲花种植成活后,务必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死亡或缺苗,应立即移栽同龄苗进行补种,以确保全苗生长。
2.中耕除草是关键。在植株生长前期,应频繁除草松土,保持畦内清洁无杂草。金莲花幼苗生长缓慢,若不及时除草,杂草可能迅速生长并埋没幼苗,此时除草可能连同幼苗一起拔除,导致大量缺苗。7月后,当植株基本封垄时,为避免伤苗,应停止松土。
3.合理施肥。对于播种前已施足基肥的金莲花,生长1~2年内通常无需再追肥。然而,三年生后的金莲花应适当追肥。最佳追肥时机为每年冬季或早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撒施于畦上后浅锄拌匀,并覆盖2cm左右的土。另外,在生长期5~6月份,也可适当喷施绿色血脉腐植酸浓缩叶面肥1~2次,效果显著。
4.科学浇水。金莲花的浇水应依据墒情和植株生长情况,每年灌水3~5次,以保持土壤湿润和植株良好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由于金莲花生长在海拔750~1500m的地区,气候冷凉,因此几乎不发生病害。
(二)虫害防治
1.斑须蝽
症状:斑须蝽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它们会刺吸金莲花的叶片和花蕾,导致叶片发黄、皱缩,严重时甚至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
防治方法:推荐使用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可有效控制斑须蝽的危害。
2.斜纹夜蛾
症状:斜纹夜蛾的幼虫会啃食金莲花的叶片和花蕾,这种危害在5月中旬开始显现,尤其在6月至7月间达到高峰。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杀虫灯来诱捕成年的斜纹夜蛾。同时,采用药剂防治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具体来说,可以选用8000IU/微升的苏芸金杆菌悬浮剂,每667平方米使用150毫升,或者使用400亿个孢子/克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使用100克。这些药剂应在害虫处于低龄期(3龄前)时,均匀地喷洒在叶片上。
3.蝼蛄
症状:蝼蛄的成虫和若虫会潜伏在土壤中,以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幼芽为食,对苗期的作物构成严重威胁。
防治方法: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设置杀虫灯也是一种有效的诱杀方法。此外,使用短稳杆菌20倍液或50%敌百虫粉剂与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混合,加适量水配成毒饵,撒于畦面,也能有效诱杀蝼蛄。
六、采收、处理及包装运输
在防治蝼蛄等害虫后,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作物的采收、加工与包装运输环节。这些步骤对于确保作物的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
1.采收:金莲花的采收工作需在开花季节由专人负责,确保及时采摘。采摘时,工人需戴手套,轻柔地将花朵摘下,留花柄不超过1cm,同时注意避免伤及下方的花蕾。由于金莲花的花期并不一致,且每株顶端的花朵先开放,侧枝的花朵后开放,因此采收需分批进行,通常进行2~3次。另外,为确保野生金莲花的自然繁衍,采花时需留下部分健壮植株的花朵不采,以实现其自然结实繁殖。金莲花在生长2年后开始开花结籽,而在3年后则能大量开花。
2.加工:金莲花的群体花期较长,通常从6月持续至8月。在花朵盛开时,应及时采摘,并选择在花开放后的3~5天内进行采收。采收后的金莲花可进行晒干或采用40~50℃的温度进行烘干。若选择自然晾晒,需注意防止花朵堆积发热导致变色,影响晾晒质量。研究表明,采用50℃烘干的方法能提高金莲花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上一篇: 无患子种植技术,掌握...
下一篇: 络石藤种植技术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