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技术 > 正文

桂皮种植与加工技术详解

作者:邂逅满月夜亦然 来源:百家号 浏览:195次 时间:2025-07-17 08:34:39

桂皮,这一被誉为肉桂、玉桂、大桂的珍贵香料,源于樟科植物银叶樟和三叶樟的干燥树皮。它不仅具有暖腰膝、散寒止痛的显著功效,还是治疗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等病症的良药。桂皮在食品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可做香料增添风味,又可做烹饪调料提升菜肴的美味。其丰富的药用及营养价值,使得桂皮成为了极具种植前景与种植效益的经济作物。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桂皮的种植与加工技术,为您带来全面的了解与参考。


一、生长习性

桂皮主要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海拔介于100至500米之间,东向或东南向的山坡或山谷地带。这种植物偏好温暖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其中,年平均气温在19-25℃的范围内,是桂皮生长得最为适宜的温度范围。此外,肉桂还要求年降雨量达到1200-2000毫米,并且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以确保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值得注意的是,桂皮属于偏阴性树种,其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树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幼苗期,它更喜欢阴凉的环境,避免烈日的直接照射,因为这样能促进其快速生长;然而,一旦成林后,桂皮则需要充足的阳光来支持其正常开花结果,并且树皮的含油量也会随之提高,质量更优。在土壤方面,桂皮偏好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且湿润的壤土环境。


二、种植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应选在靠近水源、有荫蔽树、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带。在冬季进行深翻土地,让土壤充分风化。次年春季播种前,再翻耕两次,确保土壤松碎,然后整平畦面,起高15厘米、宽100厘米的畦,并开好排水沟,准备播种。


同时,造林地宜选择东向或东南向、阳光充足、无寒风和台风侵袭的地方,且排水良好、冲刷较轻、坡度在15-40°的山谷地带。在整地时,应全垦并清除造林地内的藤木和草根,然后挖穴种植。也可采用环山带状整地方式,形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林带地,并适当保留一些小树作为荫蔽。


(二)种植方法

接下来,将介绍桂皮的种植方法。

1、繁殖方法

桂皮的繁殖主要以种子为主,同时也可以采用萌蘖、压条和扦插等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种子繁殖的方法。


(1)种子繁殖

这是大面积造林常采用的方法。选择树形端正、主干高大笔直,且皮厚含油量足、香气浓郁的12-15年生植株作为留种母树。每年2-4月,当果实变为紫黑色且果肉变软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后,需将果实放入竹筐内,置于清水中轻轻搓烂果皮,然后掏出果皮和果肉,取出沉于水底层的种子,再摊放在室内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种子最好随采随播,若不能立即播种,可用湿沙进行贮藏。


为加速种子发芽并保证出苗整齐,可以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与湿细砂按1:3-4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在适宜场所铺一层厚3厘米的湿沙,上面均匀撒上种子混合物,再覆盖2-3厘米厚的湿沙,最后用稻草进行覆盖。如果种子数量不多,可以使用木箱、纸箱等容器盛放;若种子数量多,则应在室外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向阳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进行催芽。经过7-8天的催芽后,当60%左右的种子露出白色芽点时,即可进行播种。


在备好的畦上,按10×25厘米的株行距开沟播入经过催芽的种子,播后覆盖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土,再覆盖一层薄草以保持土壤湿润。在气温超过22℃的条件下,播后大约20天即可出苗。经过1-2年的培育后,便可起苗进行定植。


(2)萌蘖繁殖

此外,桂皮还可以通过萌蘖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方法的详细操作步骤将在后续进行介绍。


(3)压条繁殖

又称高空压条法,适宜在3-4月间进行。挑选直径超过1厘米的1、2年生枝条,在距树干3-5厘米的位置,进行2-3厘米宽的环状剥皮(注意剥皮时要保持切口整齐,避免损伤木质部)。剥皮后,用青苔作为敷料覆盖在切口上,并紧密包裹塑料薄膜,两端用绳子绑紧。经过大约12-18天的培育,切口处会开始产生愈合组织,40-50天后将开始长出新根。到了第二年,生根率可高达80%以上。当新根足够多时,便可将压条锯下,去除塑料薄膜,并栽植于苗圃或小竹篓内,加强水肥管理,待根长健壮后,便可移至林地造林。


(4)插播繁殖

通常在每年的3-4月进行。选取无病虫害、直径在0.3-1厘米之间的青褐色细枝条,剪成长度为13-15厘米、带有3个节的插条。插条的上端1-2厘米处剪成平口,下端近节处则剪成楔尖形斜口,确保剪口平滑且皮层与木质部不分离。剪好的插条宜存放在阴凉处,用清水浸泡或湿草覆盖以防干燥。若需留至第二天扦插,可将其埋入湿沙中。扦插时,选择清洁的细河沙作为苗床,厚度约30厘米,按15-16厘米的行株距斜插插条,入沙深度约为2/3,然后稍压、理平畦面并淋水湿透。之后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湿润和荫蔽环境。经过约40-50天的培育,插条下端剪口处的皮层将愈合并长出新根。待根系发达后,便可移至苗圃或营养篓内继续培养。


2、造林

肉桂的造林时机以每年雨水至清明期间,即3月中旬至4月上旬最为适宜。在已翻垦的造林地内,按照预定的行株距挖好树坑,尺寸以40×40厘米为宜,密度则根据营造目的和环境条件来定。例如,若以生产桂通为主,且林地肥力较低,可采用1×1米的行株距;若土地肥沃,则株行距可设为4×4米或4×5米。


起苗工作宜在阴雨天进行。对于1年生的苗木,可使用铁锹起苗,并剪掉过长的主根和侧根;同时,为了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成苗率,还应剪除部分侧枝和上部叶片。而对于2-3年生的苗木,则需用锄头起苗,并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后,根据苗木情况适当修剪,并用稻草绳捆扎以促进新芽生长。


起挖和修剪后的苗木需立即用黄泥浆浆根,并分级包扎。种植前再次浆根,以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宜在阴雨天进行,定植时每坑施入土杂肥10-15公斤,并与部分土壤拌匀后放入苗木。定植深度需比苗木在苗圃时的生长深度略深3厘米左右,以确保苗木稳固且不受旱。填土压实后充分淋水。


定植后的幼龄肉桂树,在无荫蔽物的林地上可间种高杆作物如木薯、玉米等;而有荫蔽条件的林地则适宜间种喜阴药材如千年健、苦草等。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将有助于肉桂的健康成长与高产稳产。


1、苗期管理

对于通过种子繁殖的肉桂苗,一旦出苗,应立即除去覆盖的草料。当苗高达到7-8厘米时,可以开始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粪尿,以促进苗木的生长。这样的追肥工作每年需要进行2-3次,同时结合中耕和除草,以确保苗期的健康成长。对于采用压条和扦插方式繁殖的幼苗,同样需要经常淋水、除草并施肥,以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


2、林地管理

①淋水补苗:在肉桂苗木定植后的头2-3个月内,应定期淋水以保持树坑内土壤湿润。此后,可根据干旱情况适量淋水。定植后的第2年春季,需全面检查林地,及时补苗以填补死苗和缺苗。


②中耕除草:幼林期林地易滋生杂草,因此每年应进行3-4次中耕除草。最后1次中耕除草应在11月进行,将杂草覆盖于树干周围的地面上,以减少水分蒸发并保持土壤湿润。注意中耕时不要伤害近地面茎皮,以免影响萌蘖的萌发量和茎干生长。


③施肥:肉桂林地每年需施肥2-3次。首次施肥在2-3月间进行,以氮肥为主,促进长芽抽蕾;第二次在7-8月间,以氮、磷肥为主,可用混合肥或有机肥施入;第三次在入冬后,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和树皮油层形成。


④修枝剪枝:为确保肉桂树干粗壮笔直,每年应进行两次修枝,剪除靠近地面长出的侧枝和多余萌蘖。成林后,还需修剪病虫枝、弱枝和过密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植株生长。


⑤萌芽更新:在砍伐后1-2个月内,树桩近根处会萌发出新芽。为促进萌芽生长,应在每年5-6月砍伐剥皮后进行全面翻耕、除草和松土,并适当施肥。当新芽长至60厘米高时,选留1-2株健壮苗进行抚育。


3、病虫害防治

①根腐病:多发生在5-7月的雨季,低洼积水苗圃发病严重。防治时需选择排水良好地块作苗圃,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并用石灰粉消毒。此外,可用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②桂叶褐斑病:危害苗木新叶。防治方法包括摘除病叶烧毁并用波尔多液喷洒。


③炭疽病:由真菌引起,终年发生但2-4月间发病严重。防治时需加强苗木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并摘除病叶烧毁;同时用相关药剂喷洒防治。


④褐色天牛:成虫产卵前会咬破树皮产于其中。防治时可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防止成虫产卵;幼虫孵化时用相关药剂毒杀;经常检查树干若有新鲜木屑排出则用铁线钩杀幼虫。


⑤透翅蛾:以幼虫钻蛀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危害植株。防治时需在3-4月间用铁线钩杀幼虫和蛹;在幼虫盛发期用相关药剂喷洒防治。


⑥其他害虫:如幼树无荫蔽条件下易受危害时可用相关药剂喷洒防治。


4、生长周期

肉桂的生长周期因用途而异: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而加工桂通则只需5-6年即可达到适宜的采收期。


5、采收与加工

肉桂的采收时机与商品类型紧密相关。通常,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产品,需要选择树龄在10-20年之间的肉桂树;而加工桂通则只需5-6年树龄的肉桂树。在一年之中,剥皮工作通常分为两个时段进行:4-5月间剥皮相对容易,但此时加工出的产品质量略逊;9月进行的剥皮,虽难度增大,但所产出的产品质量更佳。为了更顺利地剥下树皮,需要在剥皮前一个月,在树干离地面10厘米的位置环剥一圈3-4厘米宽的树皮。剥皮时,应先从主干下部开始,再伐倒树干,剥取上部干皮和枝皮。整个剥皮过程需要使用特制的刀具,并根据肉桂树的不同部位和产品规格进行精细操作。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肉桂产品的加工方法。


①企边桂的加工

首先,挑选出皮纹细腻、表面光滑无节痕、肉质厚实且富含油脂、皮色呈现灰白色、尺寸约为43厘米长、5-6厘米宽、0.3-0.7厘米厚的桂皮。随后,将桂皮的两端削成斜面,并修平其边缘,确保其整齐划一。接下来,将修整好的桂皮置于预先准备好的木夹内,每块桂皮上加一块夹板,逐层叠放直至架满,并在最上层加上压板以确保桂皮均匀受压。最后,用木楔将桂皮钉紧,置于阳光下进行曝晒。在晒制过程中,需每天自上而下对桂皮进行加压,并反复钉紧木楔子,以确保其形状的稳定。经过三天的晾晒后,可将桂皮移至室内放置1-2天,待其潮润后再继续进行压晒,直至达到理想的干燥程度为止。


②板桂的加工

挑选出厚度超过0.7厘米、长度约为43厘米、宽度在13-15厘米范围内的桂皮,将其夹入木制桂夹中,或利用竹片、木棍将桂皮撑开,置于阳光下晾晒至九成干。之后,将晒至九成干的桂皮进行纵横堆叠,并在其上放置重物进行压紧。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干燥后,桂皮将完全变干,呈现出扁平板状。


③油桂的加工

选择外皮薄且带有白云纹、厚度至少为0.5厘米的桂皮,这些桂皮通常含油分较为丰富。将挑选出的桂皮加工成两侧微向内弯曲、中部略呈弧形的片状,随后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或在弱光下进行晒干。


④桂通的加工

选择厚度不足0.3厘米的干皮和枝皮,长度约为35厘米,待其晾至软身后,通过人工或自然卷曲的方式,将其制成双筒或单筒状,最后在阳光下进行晒干。


⑤桂心的选料与加工方式与桂通相似,但关键差异在于所选的肉桂树皮已去除了外层的栓皮。


⑥桂碎是由加工各种商品规格肉桂时剪下的边皮,以及不符合上述肉桂规格的干、枝皮所制成。在制作过程中,会去除所有杂质,并经过晒干处理。


⑦桂枝的制作原料是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肉桂树枝条,这些枝条在春夏季被割取后,经过斜切或横切成1.5厘米厚的片状,再筛去碎屑和杂质,经过晒干处理,便成了桂枝片。若将枝条截成50厘米长,晒干后扎成把,则称为桂枝。


⑧桂丁(嫩果)

在冬季来临之际,从树上精心采摘那些尚未成熟的果实,随后剔除枝叶和杂质,经过晒干处理,便得到了桂丁。


⑨桂油的制作工艺

在砍伐桂树剥皮的过程中,我们会收集起嫩枝叶。这些枝叶经过晒至六成干后,被扎成小捆堆放在密封的仓库内进行自然干燥。大约经过30-40天的陈化,当叶色由青黄转为紫红色时,便可取出进行蒸馏提炼。这样制作出的桂油,出油率高且质量上乘。每100公斤的干枝叶,能蒸馏出0.5-0.6公斤的桂油。在储存时,应选用铝桶或玻璃缸,避免使用铁桶,以防桂油因氧化而变黑,影响其品质。


上一篇: 青葙的种植与管理全攻...

下一篇: 没有了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