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技术 > 正文

云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已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近13亿元

来源:云南网 浏览:1903次 时间:2021-06-12 07:51:50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数据显示,云南省中药资源种类有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有6157种,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种数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有574个品种药进入中国药典,居全国之首。


然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地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不足一直是制约云南乃至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展的“云南传统道地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解决了中药材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及综合开发的问题。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了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崔秀明介绍,项目针对云南传统道地中药材大品种存在的栽培技术落后、产地加工不规范、标准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科技重大项目等8个课题的支持下,建立了支撑云南中药材大品种标准化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了云南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发展。相关研究历时12年,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在三七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天麻国际标准及仿野生栽培、滇重楼人工规范化种植技术和标准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


比如构建了乌天麻GAP规范种植技术体系。明确了昭通天麻适宜种植生长的适宜气候环境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环境条件;构建了昭通天麻仿野生规范化种植及管理技术体系;开发出天麻人工菌棒的种植技术,制作人工菌棒替代天麻栽培中的段木菌材,缩短天麻的传统种植周期和节约了成本;建立了昭通仿野生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和麻农5000人次以上,增加产值7亿元以上。


“云南传统道地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还明确了滇重楼GAP栽培关键技术,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滇重楼作为云南白药的主要配方成分之一,其产量减少为我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实验室研究员们采用集团混合选育法,选育了“滇重楼3号”优良新品种。“滇重楼3号”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小,稳产性更好,有效成分重楼皂Ⅰ、Ⅱ、Ⅵ和Ⅶ的总量达到1.98%;缩短了传统滇重楼8年产收的漫长过程,“滇重楼3号”6年生以上亩产为350~400kg/亩,对病虫害也有良好抗性。建立了655亩滇重楼GAP基地,带动滇重楼GAP规范化示范基地3030亩,目前云南省滇重楼种植面积达18万亩。


还建立了铁皮石斛设施栽培标准化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需肥规律、研究制定了共18项标准操作规程;研究成功了大田栽培基质材料及无害化处理技术;创立了悬浮式苗床栽培技术模式,为铁皮石斛的生长建立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系统研究了铁皮石斛疫病、软腐病、黑斑病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精准水肥力求最佳采收。


此外,该项目还从药理、毒理等各方面对三七茎叶、三七花进行研究实验,解决了三七地上部分资源进入食品生产领域的历史性难题,验证了三七茎叶花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安全。该难题解决后,三七原本无法利用的三分之一可作为食品产出,开创了云南省特色化食品,实现三七资源的利用和创收最大化,带来将近50亿的市场前景。


“项目能为山区农户带来收益是非常巨大的。”崔秀明表示,该项目研究成果指导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中药材标准化示范推广规范面积达10万余亩,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74亿元,带动边疆贫困地区1500余户、5000余人脱贫致富。项目成果转化生产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云南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生产了重要作用。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