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来源:惠农网 浏览:665 2025-02-22 08:45:16

一、养殖环境

1、在排灌方便、光照适宜、避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面积根据饲养量来定。池四周埂高1.8m,水深1m。池对角设排水口和进水口,池底可放些树枝或不规则的石块,以便于水蛭产卵和栖息,池埂还要设防逃沟。水池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cm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左右。


2、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春秋季节则要满足水蛭生长需要的光照。养殖场的建设,既要满足水蛭对水质的要求,又要满足光照、温湿度等条件,同时还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提高养殖效益。


二、种苗投放

1、水蛭苗种的来源途径包括购买、自繁和野外捕捉。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宜,它具有生长能力强、产卵高、体型大、产量稳定、繁殖力高等特点。


2、水蛭繁殖期集中在6月份,因此种苗的投放时间应控制在春季,以早春投放为宜。早春放养10月即可加工、长成和出售。


三、饲喂管理

1、水蛭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昆虫的幼虫和蚯蚓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液,以及农作物的秸秆和畜用配合饲料。为了给水蛭提供天然饵料,可与一些普通的田螺进行混养,但为了不影响水蛭的生长,要注意田螺数量不可投放过多,不然可能导致水蛭繁殖能力降低,生长空间不足。


2、在投喂饵料时,应注意投喂频率,并及时捞出未吃完的凝血以及残渣饵料,以免污染水质。尤其在夏季时,应避免高温高湿污染水质、饵料变质等情况。


四、日常管理

1、水质:一般要求水体pH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在20—30cm。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尤其在高温季节,更要保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现缺氧现象,要及时注水或增氧。


2、温度:水蛭生长适温为10-30℃,在25-30℃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一般会钻入泥中冬眠,此时要让水蛭顺利过冬,做好保暖措施。人工养殖可协助水蛭自然越冬,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保暖。


3、天敌病害的防治:水蛭的天敌主要有蛇、黄鼠狼、蛙类、鼠类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水蛭的病害较少,只要水源不被农药、化肥及盐碱性溶液污染,病害就不容易发生,日常以调节水质为主,注意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


五、捕捞与加工

1、捕捞:早春放养的水蛭4-5月份可产幼蛭,9-10月份可长成商品蛭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生长健壮、个体大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kg。


2、加工:待水蛭死亡后晒干或用草木灰拌匀晒干。干品要求干净整齐无杂质,以整条水蛭背部略微隆起、自然扁平、质脆易折、断面有光泽并呈胶质状为好。

会员评论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