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十日谈(五百二十九期)

作者:夏末 浏览:3428 2023-07-01 14:18:13
——中药材价格上涨原因解析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价格进入上涨通道,这一周期上涨的特点是上涨幅度大、周期长。关于上涨的原因众说纷纭,事实上,不少药材涨价是在多年低价基础上上涨的,有的是因为受灾减产而涨。当然,由于股市不振,房产不景气,民间游资流入药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一、2020-2023中药材价格走势部分涨幅较大的品种序号品名规格产地2020年同期现价幅度1牡丹皮黑须安徽1.5241500%2沙苑子陈陕西32350993%3白扁豆衣四川9.590847%4水牛角统江西14130828%5白芍尾芍安徽3.527671%6款冬花选甘肃65450592%7当归散把甘肃25170580%8辽细辛净根东北45300566%9白术选安徽17105517%10射干片湖北30185516%11紫菀水洗安徽1695493%12知母圆片安徽8.548464%13青葙子统较广1795458%14银柴胡统甘肃24130441%15猫爪草家种大河南43230434%16牵牛子白安徽1365400%17酸枣仁选山东2201100400%18蟋蟀统河南25120380%19相思豆统广西1885372%20土龙骨水洗宁夏70330371%二、2020-2023市场价格指数走势据对药通网中药材价格监测显示,2023年6月份亳州中药材价格大盘指数为1695.78点,与2020年6月份1145.78点相比,上涨550点,涨幅48%。结合12类分类指数呈现“10涨1跌1持平”的态势。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图序号类别本期指数幅度大盘1695.7848.00%1根及根茎类1792.2264.00%2果实种子类1741.9559.00%3草类1580.239.00%4花类1369.4422.00%5叶类1283.6218.00%6树皮类2479.63113.00%7藤木类1174.6618.00%8树脂类1005.490.00%9菌藻类1487.0253.00%10动物类2027.0438.00%11其他加工类1280.26-12.00%12矿石类1488.6415.00%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三、市场品规周环比监测2020-2023年大盘品种涨跌环比分析显示,涨价品规占比71%;跌价品规占比21%;平价品规占比8%。四、近半年市场价格走势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中药材需求量呈增长趋势,上半年又为中药材的销售用季,厂家生产计划增加,致使近半年来多数品种出现高涨,同时由于其他行业不景气,民间游资不断流入药市,对本轮价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五、中药材价格上涨原因对于当前一些药材价格上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客观、理性看待当前药材价格上涨,价格高低,有市场供求杠杆来调节。市场如此反常的现象,存在哪些原因?1、受自然灾害减产的药材价格上涨2020-2022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在多地交替出现,有不少药材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因自然灾害而涨价的药材有:青翘、酸枣仁、柏子仁、沙苑子、白术等。今年从5月份开始,全国许多地区进入了高温状态(中国气象学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这是历史罕见的。“厄尔尼诺”现象是促进全球气候变暖,造成高温天气。在长期范围内,“厄尔尼诺-拉尼娜”平均每年提升全球0.1-0.2℃的气温,一代更比一代热,地球温度已经刷新1880年以来的最高均温。由于无法判断未来气候,导致药农不敢种植超过三年生长周期的药材。2022年,全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萎缩30%,预计2023年依然呈现萎缩状态。2、低价药材反弹由于近几年有不少药材从多年高价跌落下来,而且有的跌幅较大,有的已在低价运行多年。这些药材便成为一些商家投资洼地,在商家的积极参与购买下价格强劲反弹。如果一些药材持续在低价运行,比如:牡丹皮如果1亩生长5-6年的仍卖价2000元,恐怕多年后将无牡丹皮可买,药农都不愿意栽种了。3、疫情封关,导致进口药材价格大升自2020年春季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以来,各边贸港口管制加强,进口药材均受到影响,涉及的品种有白豆蔻、丁香、黑白胡椒、乳香、没药、补骨脂、马钱子、鸡血藤、决明子、苍术、威灵仙、南沙参等。由于这些药材进口受到影响,自然触动价格上涨,有的国内库存薄弱,涨幅较大;有的因国内库存充足,价格涨幅较小。总之,受疫情影响,进口药材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扬。4、减种减产的药材几乎全线上升由于前几年多数家种药材价格长期低落,种植户收益降低,多减少了种植面积。2020-2022年因低价减种而涨价的药材有:干姜、郁金、防风、怀牛膝、山药、白芍、牡丹皮、高良姜、射干、玉竹等。5、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合格药材价格水涨船高2020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市场监管更严。一些挥发油、重金属、农残超标的药材多被药企退回,而质量合格的药材可供货源少,其价格自然上涨。由于不少药材因种植管理采收初加工等流程不规范,产出的药材不是农残超标,就是有效成分不够,或者浸出物、挥发油、灰分,黄曲霉毒素等达不到药典标准,如此一来,价格便拉开了距离。6、生产环节困难,供应链短缺对比其他农产品,中药材种植难度高,很多药材需要特定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其生长的特殊性促使种植成本提高,供应量减少,从采收、加工、储存到流通等环节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性,相对于生产技术滞后的地区,供应环节存在一定问题,也导致了供应不足和成本的上升,从而推高了部分品种价格。7、下游消费需求复苏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认可度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药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尤其在疫情后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从而推高了中药材的价格。8、社会游资进入药市近几年其他行业不景气,房产、股市低迷,一些社会闲余资金进入药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劳动工费提高如今,雇工费在不断提升,而且中药材的生产采集普遍老龄化,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产地留守劳动力薄弱。以牡丹皮为例:从采挖到剁根,刮皮,抽芯,1亩地人工费不少于3000元。桔梗刮皮少于1元/公斤,雇不到工。雇工费的提升,支撑一些药材价格很难大幅下滑,尤其加工时费工的药材。随着这些药材价格的高升,种植面积将逐渐恢复,要不了多久,涨价的药材也将跌落下来,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

会员评论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