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3]查看[3251]

黄芪被错杀

  • 楼主:西北药王1 发表于:2011-10-01 12:47

    黄芪药食两用堪称大佬,这样的大佬为什么在药市一片杀跌声中,也未能幸免呢?本人近日深入产区,集市及陇西周边的大库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对造成近日狂跌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看法,以供同仁探讨。 一:由于陇西近一段时期以来,连续阴雨加上产新临近又遇全国药市杀跌声一片,直使陇西市场一片萧条,如同冬眠。由于好久无客购货,使得靠切片为生的小商小贩们恐慌万分。由于他们大部分是农民小农意识强,资金短缺,信息闭塞,对真正的市场需求不了解,只看眼前利,他们靠的是快进快出,挣的是辛苦钱,三集不卖货就心发慌,哪见过如此漫长的萧条和杀跌声,所以现在给钱就卖,竞相压价,甚至亏本也卖。 二:另有部分前期获利客商为了在产新拿到更多的新货,在一片杀跌声中故意制造谣言(像涨价时乱喊货有多少人要,哪些人在大量买等等),低价抛售所剩的货以利其抄低,不明真相的人跟着狂喊(其实根本不成交)给人造成一种将要烂市的假象。 三:对今年的产量和实际库存不了解。对目前的假象产生恐惧,盲目乱喊价,乱诈唬,乱找客户,好像明天就不使用了,亏本抛售。 四:初入市者,没有经过药市大洗礼,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盲目跟风买进者,不知其自身价值对后市绝望,亏血本也抛售。 综合上述,这次掉价大部分是人们的心理作用,这些人并不知道每年都有漫长的淡季,有疯狂就有萧条,前半年的狂热,后半年就应该回归理性,在这样的淡季和萧条时期需要的是冷静和耐心,要知道人们的心理买涨不买落,真正的“投机”凭的是胆量,拼的是耐心。赢家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对后市我个人认为:  ①黄芪药食两用,年需求量非常大,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产地也高度集中,现主产区只有陇西周边的几个县,原产区由于前几年价格低当地农民别的经济作物收入高,加上连种几年后产生病虫害他们早已弃种。在陇西,当地前几年黄芪价格低,加上近几年当地农作物(土豆,蚕豆,玉米)收入好于种植药材,所以黄芪种植量在逐年减少,库存几近见底,现在陇西所存的货大部分是今年高价时,全国各药市和部分药厂倒流入的货,其几易其手,现高度集中同时其成本都在20元上下。这些存大货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庄家”,他们的货亏本是不会卖的,他们压货的目的是赚钱的,不是平抑物价的,也不是跟大家亏本赚吆喝的,更不是为了药农托底,谋利益的。他们压大货往往动用资金都是成百上千万,不作分析和了解是不会盲目买进的,看起来库存量大其实都是大“庄家”的货,药农和全国药市并没有多少存货,近日狂跌,庄家闻风未动,就能说明问题。   ②2010年以前黄芪无高价刺激,药农育苗可采集种子并不积极,由于受苗子限制,今年黄芪所栽面积有限,加上今春干旱今年产新时量不会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③由于黄芪今春一路狂涨,是好多以黄芪为原料的制药厂(成药价格受国家控制),经营黄芪的药市药商,医院,药店等用药单位不敢冒然进货,其库存经过近一年的消耗多已殆尽,随着用药旺季的来临和近一年的适应,他们不可能不补充货源,现在掉点正好挤出泡沫为日后再上台阶提供坚实的基础。  ④用工成本大幅提高,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妇女和老人,青壮年多选择打工,打一年工的收入远远超出种地的收入,又能了解外面的世界,种植药材好多无法使用农业机械,费工,费时,费力,价格又无法保障,种植的多了,几乎是草,在陇西地区种植药材还要受气候的影响,这里靠天吃饭,年降雨量少,一遇干旱,几乎颗粒无收,所以种植药材,风险大,成本高,要想再出现几元前的药材,绝无可能。  ⑤由于人民币对内严重贬值,物价飞涨,股市,楼市受政策影响也不景气,民间大量资本不可能存放银行,任其贬值,今年抄药赚到钱的不会就此罢手。         总之,黄芪价位已触底,反弹只是时间问题,其实在目前药市一片喊杀声中,错杀的岂止黄芪一个,还有更多的品种被错杀。错杀的品种等杀跌声一过,它会更加辉煌,有货的朋友耐心等待,没货的朋友,寻找错杀的品种,再好好赚一把,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赚更多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         药市有风险,买卖要谨慎,风险大,回报高祝大家国庆快乐!      (上述一切,仅供参考,别无他意,所述不妥,望大家不要骂街)

    编辑删除

回复内容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图形验证码: 换一张

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