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真伪鉴别 > 正文

带你识别丹参

作者:医药原始 来源:知乎 浏览:800次 时间:2024-03-28 09:12:39

【性状】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炮制】 丹参 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酒丹参 取丹参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

【性状】 本品形如丹参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伪品:

1、南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的干燥根及根茎。江西、福建、湖南称丹参、赤参、紫丹参,湖南叫红根、奔马草,福建又叫七厘麻、七里蕉、土丹参。


本品的形态与丹参甚为相似,但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卵状披针形,长4~7.5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或稍偏斜,边缘具圆锯齿,两面除下面脉上被疏柔毛外均无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偏斜。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筒短,内藏,上唇长约1.2cm。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长5~8cm,直径0.5cm。表面灰红色。质较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横切面木质束数目较少,约7~8个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弱,味微苦。本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多自产自销,并与丹参一齐混用。


2、甘肃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甘肃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叫甘西鼠尾,四川称红秦艽,甘肃、宁夏、青海及云南昭通称丹参,云南丽江又称紫丹参。


本种主要特征在于叶为单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20cm,基部心形至戟形,边缘有钝锯齿,下面被白色绒毛。


本品根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10~20cm,直径1~4cm。表面暗红褐色,根头部常由一至数个茎基合生,根部呈辫子状或扭曲状,具错综的纵向沟纹,外皮常有部分脱落而显红褐色。质松而脆,易折断。断面极不整齐,多数异形维管束之木质部呈黄色点状,散列于各处。气微弱,味淡,微苦涩。


本品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生高山森林中。


3、大紫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大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Maxim.var.mandarinORum(Diels)Stib.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褐毛甘西鼠尾、褐毛丹参,昆明叫大紫丹参,甘肃叫丹参、紫丹参。


本种与甘肃丹参近似,主要区别点为叶片基部耳状,叶下面密生褐色柔毛。根特别粗壮,长15~30cm,直径3~6cm,根头单条或叉分为数枝,每枝又由数股合成,主根有多数不规则的纵沟,略似祁州漏芦(但非网纹),表面紫褐色,粗糙,木心黄白色。质松而脆。


4、褐毛甘西鼠尾

为唇形科植物褐毛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Maxim.var. mandarinorumStib. 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圆锥形,主根明显,顶部可见并列的圆柱形茎残基。长15~25cm,直径3~6cm。表面紫褐色或红褐色,有扭曲的纵向沟纹,并有呈鳞片状及条状剥落的外皮。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疏松,极不整齐。木部具浅黄色小点,散列四周。气微,味微苦涩。


5、滇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Salviayunnanensis C. H. Wright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根茎短,具密集的茎残基或叶柄残基,直径0.4~1cm。根呈纺锤形簇生长5~10cm,直径0.2~0.7cm。表面暗棕红色,粗糙。质地、断面和气味与丹参类似。


6、拟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拟丹参Salvia sinicaMigo的干燥根。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长5~20cm,直径0.2cm~1.2cm。表面棕褐色,具皱缩。质坚,易折断,断面皮部与木部分离,木部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7、洋地黄鼠尾

为唇形科植物洋地黄鼠尾Salviadigitaloides Diels的干燥根。本品细长,根茎数条相互缠绕。长15cm,直径0.5cm。表面淡红褐色。质柔软,易断,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丹参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 丹参酮(tanshinone)Ⅰ, ⅡA, ⅡB,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s)Ⅰ, Ⅱ, 异隐丹参酮(1socryptotanshinone), 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 丹参新醌甲、乙、丙, 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l-丹参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参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参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 ⒉二氢丹参醌等。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 尚合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 4一二羟基苯基)乳酸(即丹参素, 丹参酸甲), 以及缩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 E等。


【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改善微循环。

3、改善血流动力学。

4、抗心肌缺血。

5、抗脑缺血损伤。

6、抗肝损伤。

7、改善肾功能。

8、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用法与用量】 10~15g。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 置干燥处。

上一篇: 益智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 带你识别锁阳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