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中药材种植和生产,掌握这些技巧很重要!

来源:新浪新闻 浏览:3489次 时间:2022-11-27 09:02:18

湖北中药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素有“华中药库”之称


目前湖北省中药材总面积


稳定在505万亩左右


产业链品牌价值达到138亿元


常见的中药材种植模式有哪些?


不同季节和种植时间节点


该如何防治中药材病虫害?


湖北之声《三农服务热线》栏目


邀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中药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段媛媛


讲解湖北道地药材种植的相关话题


本期嘉宾段媛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请段老师为我们科普一下湖北省中药材覆盖面积及特点?


段媛媛:湖北是神农炎帝故里、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同时也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资源种类居全国第五位,分布广泛。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有4000余种,主要分布在大别山片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江汉平原片区、幕阜山片区等5大片区。


大别山片区主产区为罗田、英山、麻城、蕲春等地,主要品种:茯苓、苍术、菊花、射干、蕲艾等。


秦巴山片区主产区以十堰地区为主,主要包括郧阳、竹山、竹溪、房县、保康、枣阳等,主要品种:木瓜、绞股蓝、山麦冬、北柴胡等。


武陵山片区主产区为恩施、利川、巴东、鹤峰、咸丰、长阳等县市,主要品种有黄连、厚朴、玄参、白术、党参、大黄、独活、皱皮木瓜等。


幕阜山片区包括通城、崇阳、通山、阳新四个县市,主要品种有银杏、金银花、杜仲、栝楼等。


江汉平原片区包括武汉、宜昌、荆州、荆门、潜江等地,主产半夏、菊花、夏枯草、金银花等,栀子、葛根及丹参等药材也有种植。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的迭代带来了哪些影响?


段媛媛:湖北省的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众多,但存在品种繁多,区域影响力不够等现象,目前个别品种有迭代情况。例如,马蹄大黄以前是小品种,近年在全省大面积种植,尤其是今年被评为湖北省“五大特色药材”之一。野菊花在湖北省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今年也被列入“五大特色药材”之一。湖北省政府十分重视相关品种的发展,为了突出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分别在2019、2020年发布了“一县一品”特色药材,“十大楚药”优势品种,目的就是解决品种迭代带来的影响。通过树立核心品种,推进品牌建设,推动湖北从中药大省向中药强省发展。


目前湖北省的中药材种植、市场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情况如何?


段媛媛: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内设规划(2018-2025)》,湖北省出台的文件有《湖北省中医药条例》《湖北省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了《湖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中药材种植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除了在体制方面出台了政策文件之外,我省在中药材的布局、种植、生产及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1、完善中药材产业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中药材的品牌建设。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中提到,力争3-5年内,建成具有湖北特色、全国一流的“1+10”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道地药材品牌。另外我省将以“十大楚药”发布为契机,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唱响“十大楚药”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2、去年开始将道地药材纳入十大农业产业链,而且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


3、创新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广了生态种植、林下种植、仿生栽培、间套轮作、趁鲜一体化加工等新技术新模式,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健全了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


4、加强了中药材“领军人才”的培育,如在湖北省内多地举办中药材培训班,启动了湖北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常见的中药材种植模式有哪些?在种植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段媛媛: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露天单一种植。中药材人工种植起步较晚,主要以仿大田作物种植为主,露天栽培单一中药材,要注意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单一施用化肥为有机肥配施,改施用化学农药为施用生物源农药。


第二种常见的种植方式是设施栽培。设施栽培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出适宜中药材生长环境。如石斛的大棚种植,黄连的搭棚种植。


第三种就是生态种植。生态种植又分为间套轮作、林下种植、拟境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等。如我们玉米和柴胡、白及、丹参、苍术等中药材间作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厚朴林下种植湖北贝母、半夏、黄连等中药材既能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又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白术、苍术等中药材套作,能缓解季节矛盾,增加复种指数。对间套轮作及林下种植来说,选择合适的互作中药材品种是关键。霍山石斛的逆境栽培目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道地产区完全模拟霍山石斛的野生生境开展栽培,包括环境选择、移栽、养护等技术要点,生长过程几乎无人工干预。同林下种植、设施栽培相比,综合投入成本低,所产石斛形态好、品质高、疗效好。林下生态种植增加了林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占用耕地,在地成本低,投入少等多种优势,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模式。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病虫害?不同季节和种植时间节点,我们该如何去防治?


段媛媛:中药材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等。


根腐病


温度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该病害发生严重,高发期为5-7月。


主要危害的药材有:黄连、大黄、重楼、柴胡、党参、黄芪、牛膝、杜仲、太子参、黄精等。


为害症状为:先从须根、支根开始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播前土壤消毒,防治地下害虫。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强抗病性。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


白绢病


当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温度25-32℃,为该病发病高峰。


主要危害的药材有: 黄连、白术、黄精、半夏、黄芪、桔梗、石斛、博落回等;


为害症状为:在近地面的根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产生白色至红褐色菌核,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种前土壤用石灰消毒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液浸种消毒;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


炭疽病


温度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


主要危害的药材有: 黄精、竹节参、大黄、白术、山药、人参等。


为害症状为:嫩叶上出现水烫伤病斑,引起腐烂脱落。老叶上形成圆形至半圆形轮生的淡褐色枯斑,后期叶片背面有黑色小点聚集,最后病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等。


叶斑病


温度为22-25℃,湿度达到80%、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最易发病。该病高发期一般为5-9月。


主要危害的药材有: 黄连、杜仲、金银花、枸杞等。


为害症状为:发病初期,叶片先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白色,有时破裂穿孔,以后不断扩大,密布全叶,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


蚜虫是危害中药材的主要虫害之一,几乎所有药用植物都受蚜虫危害。它的发病特点为4-10月发生,4-6月为伏蚜,8-10月为秋蚜。种类很多,形态各异,体色有黄、绿、黑、褐、灰等。为害症状为:群集在嫩叶、茎顶部、花蕾上吸取汁液,导致植株萎缩,生长停止,叶片发黄、干枯,开花结实受损。


防治方法:清洁药园,铲除杂草,减少越冬虫卵;或者用黄板诱蚜;或者用银灰色膜覆盖避蚜;或者发生期喷施菊酯类、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的主要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然后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对症科学用药,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减少损失。


加工是中药材生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段媛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包括洗涤、修整切制(比如大黄加工有切片、切块的要求)、去皮去壳、蒸煮烫、发汗过程。然后就是药材的干燥,主要有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如果没有特定的烘干条件可以选择晒干、阴干的方式。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选择间接加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烘干,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浆果类以70~90℃为宜。最后,加工后的药材按商品要求划分规格等级。


近几年提出了产地趁鲜一体化加工,也就是将中药材在产地直接趁鲜加工成饮片。趁鲜加工不仅能够更有效的保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而且能节约时间和能源成本。我省对中药材趁鲜加工也非常重视,尤其是今年发布《关于印发〈湖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推动实施我省中药材的产地趁鲜一体化加工。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