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概述
2015年白芷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小统货价滑至3元左右,统货价落至4.5元,大统货5-5.5元。白芷价格到底了吗?近几年白芷生产及走势如何?未来行情何去何从?
白芷为我国的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中药材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因产区不同分为“亳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和“川白芷”。
产地分布
主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许昌、孟县、沁阳、博爱、柘城、商丘、睢县;河北安国、定州,邢台;安徽亳州华佗镇及周边地区。四川遂宁、达县,安岳。
河南禹县、长葛等地出产的白芷习称禹白芷;河北安国、定州等地出产的白芷习称祁白芷,以上地区产量大、质量好,为地道药材白芷的主产区。浙江余杭、永康等地出产的杭白芷习称浙白芷,产于四川遂宁、达县等地习称川白芷,产量大、质量好,为地道药材杭白芷的主产区。
白芷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浙江为白芷四大历史产区。按照产区不同,又分别称为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主产于四川遂宁、安岳、南川、达县。正常年间,全四川产量4000吨,其中素有"川白芷之乡"的遂宁白芷年产量约为2300-2500吨,产量最大,质量最好,被奉为地道药材,除国内销售外,还供出口。
采收及加工
1、采收 白芷因产地和播种时间不同,收获期各异。春播,河北在当年白露后。河南在霜降前后收获。秋播,四川在播种第2年小署至大署。河南在大暑至白露。河北在处署前后叶片变黄或茎叶枯萎时收获。采收过早,植株尚在生长,根条粉质不足。采收过迟,易发新芽,影响质量,根部粉性差。采收时,选晴天进行,先割去地上部分,然后挖出全根,抖去泥土。
2、加工 四川产区,将白芷曝晒1-2天,除去泥土,剪去残留叶基,去掉须根,按大、中、小分级堆、晒,切忌雨淋,晚上收回摊放。白芷含淀粉多,不易干燥。如遇连续阴雨,不能及时干燥,会引起腐烂。四川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采用熏硫方法,防止白芷腐烂:⑴收后遇阴雨,去泥即熏;⑵晒软后遇阴雨或被雨淋湿,应立即熏;⑶大白芷应熏透后再晒。通常用烘炕熏。入熏室,大根装中间,中根装周围,鲜根放底层,已晒软的放上层。用草席或麻袋盖严。每1000公斤鲜白芷,用硫磺7.8公斤。熏时,要不断加入硫磺,不能熄火断烟,少跑烟,熏透为止。
白芷种植及农户采挖照片


历史行情变化及种植情况
2008年白芷产新后价格落至1.6-1.8元,小统货,统货价落至2.6-2.8元,低价一直持续到2009年上半年。由于白芷价格大幅下滑,挫伤了药农种植积极性,2009年白芷产量大减,受库存拖累价格也缓慢回升至6.5元左右,到年底进一步上扬至8.5元上下。 2010年白芷种植面积依然不大,不少商家看好未来走势,积极参与购买,价格也稳步攀升,从8.5-9元上扬至10元左右,产新后多商争相抢购,短时间内把价格拉升至16元左右,9月份最高价涨至17-18元, 达到本轮周期高价。随着产新结束货源进入实际消化,白芷价格小幅回调至15-16元,一直持续到2011年8月产新之际。受涨价刺激,2011年药农多扩大了种植,产新后价格逐渐回落至11元上下,在此价位一直持续到2012年产新前。虽然2011年白芷产新后价格下滑,但是,依然在10元以上运行,对于药农来说收益依然不低,种植积极性不减,2012年种植面积仍大,导致产新量大价落至6.5-7.5元上下。对比于高价,多商人为价格不高,积极买货,以此拉动价格小幅回升至8-8.5元。
2012年经营户多小赚了一笔,2013年产新后参与购货者更多。由于购销活跃,白芷价格也逐渐从9元攀升至12-13元,此价一直持续到2014年4月。白芷价格的上涨再次点燃药农种植热情,2014年白芷产量继续增加, 产新未临价格已跌至9元左右,产新后价格下滑至6-7元,并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白芷单产产量高,种植管理粗放,价格下滑收益依然高出粮食作物,种植积极性不减。由于近几年白芷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终于导致2015年产新后价格进一步走低。
市场需求
白芷是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的良药;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除中医饮片配方外,以白芷作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参桂再造丸、都梁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眩丸、木瓜丸等,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白芷香气浓郁,很早就作为轻工业原料和调料,植株还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在中药的对外贸易中远销日本、东南亚。同时,白芷还广泛用于调料,日常生活中,各种炒菜配料,各种火锅配料都少不了白芷。综合多方面用量,白芷市场年需求应在万吨以上。
库存情况
一个品种的库存主要是生产过剩遗留的货源,近几年白芷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自2012年便出现供大于求。只是当时库存薄弱,积压的货源不多,2015年白芷价格进一步下滑,为近几年新低,不少商家视价低积极购进,有四川、河南和甘肃以及河北商家购买,亳州也有不少商家入手囤积,预计,近几年累积积压的库存不少于5000吨。这也许只是大约数字,实际上也许比这多,或者比这少。数字仅是参考,具体数量无法统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国有中药材公司、中药材栈的解体,其主渠道“蓄水池”的调节功能已荡然无存。形成了以市场千万家经营户为主的民间散户库存量大小进行自由调节。
回顾白芷历年价格走势,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不由看出白芷受供求关系与市场存量对其价格的影响。
发展前景
白芷是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的良药;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除中医饮片配方外,以白芷作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参桂再造丸、都梁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眩丸、木瓜丸等,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白芷香气浓郁,很早就作为轻工业原料和调料,植株还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在中药的对外贸易中远销日本、东南亚。 白芷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容易出现盲目性,造成产销失调。因此,应稳定购销政策,加强宏观指导,使生产稳定发展。
未来走势
综合分析,近几年白芷种植面积非但没有调减,反而,在逐年扩大。虽然2015年白芷产新后价格继续走低,而且为近几年最低,但是,药农收益依然比种植粮食作物高,而且白芷种子价格下滑到2元/千克,种植成本降低,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从供求关系上看,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不具备大涨条件。如果未来白芷没有新的利好出现,价格难有大的波动。买货囤积难获大利,甚至有长期套牢的烦恼。不过,承包土地种植户已弃种或减少了种植面积,这将未来价格小幅上扬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