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李春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浏览:1095次 时间:2021-09-14 08:08:2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医学科学,为我国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并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球人类健康贡献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洞悉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大势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人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同生活、共呼吸,已经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面对诸多共同的挑战和纷繁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普遍希求一种满足各国共同需求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价值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向世界提出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一理念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价值演进。随着中国外交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步获得国际认同,达成价值共识,并作为重要国际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多项决议中。


卫生与健康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致辞:“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2019年末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相继暴发,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难以保障。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中医药丰富的抗疫经验,为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之时,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注重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中医药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发病率、转重率及死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保障了人民健康福祉。


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时,我国政府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联系,分享中国诊疗方案与经验、及时派出国家医疗队、无偿提供医药防控物资和人道主义帮助给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并与疫情严重的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0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提出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使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健康中国建设面临新任务新要求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等民生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为其明确了行动纲领,《纲要》中提到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彰显了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就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新时代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由于居民的疾病谱正发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愈加普遍、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等复杂因素,存在着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多种疾病共存等问题,严重危害到人民健康。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理论中渗透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治未病”理论、辨证论治等思想被充分运用到生态环境治理、生活方式转变等实践中,并赋予了治国理政的智慧。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生动地将中医术语运用到改革举措中,既丰富了中医理论知识的思想内涵,又实现了治国理政思想的具象化。古有明训:“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要实现全民健康,不能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及早应对各种潜在威胁健康的因素,即上医所体现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也强调:“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领域,应当以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治未病的预防观素来是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所在,这也正是中医药能够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


扩大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医药具有文化属性,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它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统一,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完美契合。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对医者医德医术的最高体现,也是儒、释、道优秀文化和先贤智慧的结晶;“和”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中医药理、法、方、药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养生理念均体现了“和”的思想,对人体而言,只有当阴阳处于调和、平衡状态,才可健康长寿。清代名医程钟龄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对“和”法也做了详细论述,调和表里、调和肝脾、调和脾胃等治法,“和解剂”、甘草等方、药无一不体现出“和”的思维。


2013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突出强调,“传统医学是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2017年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写道:“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这些重要论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成为了国际社会认识了解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良好窗口与平台。《“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暨“健康丝绸之路”北京公报》加强并拓展了与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产业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人民健康;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缺少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应对重大传染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优势为世界瞩目。中医药是中国的中医药,也是世界的中医药,中医药“走出去”服务人类健康的道路愈发宽敞,愈发明亮。


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民健康,需要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譬如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调养观,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的饮食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预防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情志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观,“提擎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运动观,这些理念都广泛涉及人们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精神情志,十分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关注的是“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赖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来维持健康,一旦失去平衡,疾病就会产生,通过“谨守病机”,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法则来祛除疾病而不拘泥于疾病本身,即可做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因此在重大疾病治疗中能起到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起到核心作用;随着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其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中的防治作用愈加凸显;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法能很好地被运用于疾病的康复治疗中,针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慢性疼痛等症状都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三是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调研时说,“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及农村百姓的欢迎,在基层医疗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健康作出了贡献。中国的健康问题也是全球许多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有效举措,能够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传承中医药精华增强中医工作者自信


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已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武汉市中医医院首批共计23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出院,这23例患者予以中药治疗3天后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等症状得到缓解,对于发热的疗效更为明显,23例患者均6~18天出院,说明中医药的治疗对缩短病程有效。2020年2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收治的86例患者(重症65例,危重症21例)中,已治愈出院33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西医组显著缩短,发热、咳嗽、咽干等症状明显改善。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根本遵循。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中医人的士气,增强了中医人的自信。中医药能有作为,当有作为。(李春湘)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